第162章 说真话没人信_盛唐挽歌
新笔趣阁 > 盛唐挽歌 > 第162章 说真话没人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2章 说真话没人信

  某相信,你应该不是唯一值守这里的。某就算不找你,找别人也一样。”

  听到这话,那位司戈想都没想,直接接过玉石揣进怀里,对着方重勇拱手行了一礼说道:“某下直便出发,方使君还有什么吩咐么?”

  看他语气热络了不少,方重勇想了想,对这位司戈招了招手,压低声音说道:“某想那些小娘子了,你能不能找一个过来给某去去火?”

  微微一愣,这位司戈也压低声音问道:“使君想找哪里的,是汉女还是胡姬,多大年龄的,什么身份的,对身材有没有要求?需不需要才艺?一个够不够?”

  你好像很懂啊!

  方重勇讪讪说道:“某娘子乃是河东节度使之嫡女,只要你把她带这里来陪某耍耍就行了。其他那些,都是戏言。”

  没想到一听这话,那位司戈像是看到毒蛇猛兽一样,连忙摆手道:“这个真使不得,要出人命的!上面严令不许使君接见家属。若是招平康坊的女人耍耍,那倒是无妨的。”

  他逃跑一样的离开了签押房,就剩下方重勇一人。

  “京兆府那边,看来是要出大事了。

  这公事里头夹杂着私利,看来是不好处理了啊。”

  方重勇幽幽一叹,感慨如今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。

  现在跟左相势力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,只能毫无保留的跳到右相李林甫船上了。

  “希望老郑还好吧,如果是我的话,只怕会集中所有资源搞京兆府。”

  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,只要那块几年前基哥赏赐沙州军功,给自己的唯一信物送到高力士手里,事情就妥了。

  没有从河西走私中拿一文钱的他,那时候就会立于不败之地,静静看着长安城内的这些野狗们,在泥坑里撕咬夺食。

  ……

  长安城很大,执法的机构也很多。

  封建时代的都城,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帝王需要打转的,不同皇帝身边的亲信军队,往往变化很大。

  换句话说,皇帝身边的军队是哪一只,很多时候都看当事人的喜好。

  哪怕只过去几年,只要换了个皇帝,具体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,原本最受宠的军队被解散都是常事。

  不过自唐初开始,到中晚唐甘露寺之变以前,金吾卫基本体系变化倒是不大。只不过因为府兵崩溃的原因,在不断缩小编制罢了。

  其中多半都是长安权贵子弟在其中镀金混日子,打仗的能力几乎为零,已经沦为仪仗队和负责巡逻与治安管理的准军事部队了!

  总体上来说,金吾卫依旧是延续了大唐官府绩效管理的习惯:主管一处,其他兼顾,某些职能有所欠缺,执法非常有弹性。

  天宝时期,金吾卫主要负责以下下面这些职责。

  首先便是守卫皇宫,金吾卫士卒按“队”划分,在皇宫内外负责巡逻、警戒和换防。

  这里的皇宫,包括大明宫和长安宫城,不包括基哥居住的兴庆宫。因为基哥只相信龙武军,不太相信成分复杂,来源庞杂,已经被各种势力渗透成筛子一样的金吾卫。

  基哥对于金吾卫的态度,总体上是嫌弃的。

  除此以外,金吾卫还是护卫皇帝的武装力量之一,负责护卫出行沿途安保,并守卫行宫、车驾、御辇等。跟上面一样,天宝年间,这方面金吾卫也是样子货,基哥都将这些杂务交给了龙武军。

  不过金吾卫监察各级官员,监视朝中大员的职能,倒是没变。因为基哥也防着有人对皇帝进行刺杀或发动政变。多一双眼睛就多一分安全嘛。有点锦衣卫的意思,只是没有那么专业,人手也少得多。

  以上职权都是方重勇前世没有争议的,属于金吾卫的主业。

 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,金吾卫到底管不管长安除了皇城以外的治安呢?

  答案是,既管理,又不管理。

 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奇怪,但实际上又符合此时长安城的具体情况。也很符合此时府兵制度已经崩溃的国情。

  因为金吾卫把衙门里的人算进去,满打满算只有一千人啊!当然了,还是比此时千牛卫的不到六百人要强一些!

  类似情况就好比说让一个人去吃自助餐,你说他进去以后是吃了还是没有吃呢?

  如果吃了,那么具体吃了哪个菜?

  吃过的菜又吃了多少?

  类似问题其实都是未知之数,不能用仅仅用“吃了自助餐”来概括,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  金吾卫职权极大这句话,也是对的,但跟上面的道理一样,也不能用“职权极大”来概括金吾卫要干的事情。

  因为职权越大,执行压力也就越大。这也要管,那也要管;皇城也要管,外城也要管;街道也要管,城门也要管,要不要把这一千人再扩大几倍的编制?

  毕竟长安一百零八坊,就算平均每个坊只分配五个人,那都要占用五百四十人了。

  再留五百人分队巡逻皇城,这还没把固定守在城门附近的人算上。

  所以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,古籍里面那些记载的,金吾卫威风八面的事迹,水分有多大了。

 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。

  长安城内,金吾卫是需要负责巡街的,而京兆府衙门,亦是负责长安城内除了皇城、兴庆宫、大明宫以外地方的治安,甚至还包括郊外和周边州县。

  那么如果某处出了问题,谁听谁的呢?

  两边的人会不会干架?

  会不会内讧?

  职能重叠的情况下,京兆府的人巡街遇到了金吾卫的人,要怎么办?总不能说同一件事情两个机构同时来管吧?

  所以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,对于组织学,已经研究透彻了。

  金吾卫有执法权,而没有“部署权”。

  京兆府衙门有“部署权”,而没有执法队,或者只有那种色役征发的小吏,作为治安执法的“临时工”。

  两者之间,各有部署,又互相牵制,无法一家独大。

  简单点说,京兆府有权力,调拨京畿地区的府兵、募兵、南衙十六卫包括金吾卫在内的兵马,部署在长安城的某处,执行治安任务。

  比如说,发现了某个坊内有人谋反!那么调集这些军队,是京兆府尹的权力。同样,这个权力,是有限定条件,是需要审批,是有边界的。

  但京兆府本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很弱,本身并不掌握成建制的军队或者准军事部队,这便是史料中未记载的原因之一。也是京兆府尹当得很憋屈,十年换了十五个,中枢机构很多机构都能随时踩一脚,甚至很多权贵都不放在眼里的原因。

  它有理论上的强大职权,却没有现实中畅通的执行渠道。

  现在郑叔清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。

  此时此刻,京兆府衙门的大门外,已经站满了“普通百姓”,全都是京兆府多年积压下来那些陈年旧案的苦主们。

  当然了,他们也不是自愿来的,而是有狗托给他们钱,说来闹一闹就能拿钱。

  闹多少天拿多少天,日结!

  “狗官滚出来!”

  “尸位素餐的狗官郑叔清滚出来!”

  门外一阵阵愤怒的呐喊声传来,吓得门后面的郑叔清一阵哆嗦。

  “不要开门,一开门就中计了!”

  郑叔清对着拿着棍子准备打开门,以驱赶人群的皂吏们大喊道。

  此刻本应该在周边巡视的金吾卫们,就像是全都刚刚死了爹妈,不得不回去祭拜一样,鬼影子都看不到了。

  金吾卫人数那么少,长安城内的事务这么多,一时半会没人在京兆府衙门附近,也是很正常的吧?

  出现眼前这一幕一点都不奇怪,事实上,接下来的剧本要怎么走,郑叔清心里一清二楚。混在人群里的狗托,也就是张守珪那边找到的亡命之徒,已经打算借着混乱,袭杀朝廷命官,然后制造一起“官民冲突”。

  估计已经有监察御史写好了偏向性极强,控诉郑叔清滥用武力的诉状。

  只要现场见了血,马上就会送到圣人手里。最后事情会闹得越来越大。

  只不过,知道对手的剧情怎么走是一回事,能处理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!

  郑叔清的状况,现在总结一下就四个字:束手无策。

  金吾卫那一段好好看一下,不会白说的,后文会有重大关联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38266.com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23826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